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咖啡烘豆員的義式咖啡-義式雙孔拉霸機La Pavoni Bar T2L

開一家咖啡店,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恐怕都需有一台義式咖啡機。
就算打著自家烘焙的旗號,想以賣單品咖啡為榮,但菜單上沒有義式濃縮咖啡系列的咖啡,就是怪怪的,而義式咖啡,說簡單其實非常簡單,7-11的店員都可以做給你(超級全自動式的),85度C的店員甚至都用全自動式的方式出杯給你,比星巴克的的程序還多。但是說義式咖啡難,還真的學問多多,如何填壓咖啡粉,奶泡怎麼打,恐怕就需要時間、金錢砸下去再加錯誤經驗的累積才馬馬虎虎,而判斷豆子的熟成度,思考磨豆機刀盤的形式,決定研磨的粗細,萃取到濃縮咖啡的甜蜜點又是專門的學問。再回到更上游,如何去配義式配方豆,與牛奶的交互作用等等,一切的一切恐怕都要耗盡心力去學習,無論鑽研的程度如何,最後都要端出一杯不失衡的咖啡出來,否則最後端出一杯比星巴克、7-11還難喝的拿鐵就糗了。
其實,廢話這麼多(都是我自己擔心的事),沒有一台義式咖啡機的話,就什麼都免談了。



標題的雙孔拉霸機,當然就是我的選擇,說選擇,論原因,其實也沒什麼複雜的因素,這是我在還沒有任何經驗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如今,雖然不敢說專業,卻累積了不少經驗,尤其是錯誤的寶貴經驗,假如再做一次選擇的話,我也許還是會選擇這台吧(除非我撿到7、80萬就換La Marzocco的STRADA來玩玩)。
買義式咖啡機,跟買濾杯要選Hario還是Kono可不同,幾百塊的東西可以嚐試,但是幾十萬的東西是得慎重考慮。當時買這台機器時,有幾個因為不懂的考量,現在分享,讓對於看到拉霸就衝動的咖啡迷有個心理建設。



第一:不好操作嗎?拉霸機不像電子控制的咖啡機,想萃一杯、二杯按按鈕控制就好,需要一定的力道去拉,因為俗稱9個大氣壓力的萃取力道不是靠電動馬達,而是原始的彈簧、槓桿原理,拉桿拉下、回推都需一定的力道,並且有危險性,我剛買的時候,回推拉桿時忘記下面沒扣把手,拉桿直接彈回去,下巴被打流血過。但是一旦熟悉了以後,其實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可以自由控制悶蒸時間(秒數),拉桿下拉時就會給水,可自己控制悶蒸的時間;拉桿回推時不加力量,就大概是9個大氣壓力,用手去輔助可以增加萃取壓力,現今新式變壓的咖啡機的思考核心就來自於這裡。



第二:老式單顆鍋爐,沒子母鍋爐沒多鍋爐,沒PID,沒溫控,沒E61沖煮頭,沒有一切新式裝備?先說單顆鍋爐,會不會造成出杯時,機器負荷不了,其實應該算不會,大顆鍋爐水容量大,熱能高,加熱還算快,從開機到熱機完畢大概也就20分鐘左右,不去計算極限的差別,其實影響不大。而假如您非常在意溫控等等的現代裝備的話,那就別用舊式的機種,其實沒溫控對我來說,沖煮頭能固定個90-92度當然好,但舊式機種就是這樣嘛,況且我本身使用的義式豆,算是很少2爆後的豆子,S.O還很多一爆末、一爆結束的焙度,有別於傳統義式豆的深焙,所以水溫方面,稍微高一點對於味道上來說,反而有助於抑酸提甜。



第三:拉霸機萃的espresso,creama都很漂亮,但口感不穩定?非也非也,其實對於大多都用淺焙豆的我來說,creama反而是薄薄一層,至於穩定度來說,養豆、磨粉、填壓的變因有控制好的話,其實是不存在這種疑慮的。




綜上所虎爛的,並不是說老式拉霸機是完美無缺的,而是說其實選擇一台還算合格可供使用的機器,瞭解他的特點(優點、缺點)即可,重點應該在如何煮好義式咖啡才算是需要鑽研的地方,也就是基本功,這裡要表明的是我所使用過的心得和注意的地方。也是要告訴非拉霸機不用的咖啡同好,就放心的敗下去吧。

拿哥斯大黎加的日曬黑靈魂莊園來測試,烘焙度:淺中焙(失重比86%),每劑約18g+-0.2左右
第一次測試:拉下拉桿,悶蒸15秒回推,萃取時間15秒,每邊3/4盎司
第二次測試:調細2格,拉下拉桿,悶蒸15秒回推,萃取時間20秒,每邊3/4盎司
第三次測試:再調細1格,拉下拉桿,悶蒸15秒回推,萃取時間25秒,每邊3/4盎司.
甜蜜點落在第二次萃取20秒的最好喝,明亮濃郁的紅莓酸甜,餘韻綿長,作成冰美式,相當可口,作成拿鐵,特色稍嫌不足,這支淺焙豆單喝濃縮比較亮眼。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