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近期好幾次錯誤判斷-尋找烘焙甜蜜點

某一次出錯-貝多芬水洗
對於郊區烘焙員來說,通常開袋聞起來香到爆炸的豆子,烘焙的策略會是-大火烘到ㄧ爆密集前就起鍋,一爆是烘豆的重要節點,此時豆體細胞產生重大破壞,當然順帶的影響會是加速化學反應,若是連一爆都不過就起鍋,一定是很好又很特別處理法的豆子,此舉意在保留前段酵素作用的活潑動感。但以相同條件在烘有名的哥斯大黎加卡內特莊園貝多芬水洗豆時則有誤。關於此點我稍微描述一下遇到此豆的情景。
這支豆子是卡內特莊園的音樂家系列,有巴哈、莫札特、貝多芬等,其有名之處就在於應該很特殊的後製處理法,賦予豆子絕妙的香氣,在咖啡界很有一定的名氣,在喝過巴哈的特殊發酵處理以及莫札特的蜜處理都留有深刻的印象。原以為只有特殊處理的後製才會有此種香氣,但喝到了貝多芬的水洗才發現連水洗這種基本處理法都有特殊的香水味還真是令人驚訝,有種4-5年前喝90+咖啡的震撼。於是乎輾轉買了貝多芬水洗生豆(音樂家系列難買也是有名的)。
開生豆袋是一股非常香的香水味,烘焙方式自動調為中高溫進豆、中火、快節奏(其實郊區特色大部分也都是這樣,用的是虫子a.k.a Atti牌的直火烘豆機,通常介於7-9分鐘)、一爆密集來臨時起鍋,俗稱一爆密集前起鍋。這鍋怎麼沖都沒有之前喝到的濃郁香水風味,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當然問題就在於淺焙烘焙師常犯的錯,過淺起鍋,要再通俗一點就是-沒熟。(其實我個人不太愛用-「沒熟」這個詞兒。若看到的人有興趣討論有熟或沒熟這個詞兒的定義,我們可以另外討論。)生豆香氣如此奔放的生豆怎麼會甜蜜點不在極淺焙,或是說,極淺焙為何無特色呢?於是乎後來調整到一爆密集結束並接近一爆尾段再起鍋(快節奏烘焙下,一爆密集結束至一爆結束並不會耗太多時間,大概10-20秒,環境溫度越高時間越短),就可以明顯喝到特殊的香水味,我以熟成水梨、佛手柑、蜜香紅茶3種味道來描述。甚至,再下一鍋,我再回推10秒、也就是再早10秒起鍋來捕捉更為類似郊區想要的動感。
重點是他這種香氣爆炸的生豆,為何甜蜜點往後移了這麼多,本以為好喝之處在於前段酵素作用,但並不是。


再次出錯-蘭姆酒桶發酵

這支豆跟上面的音樂家系列有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他擺明作弊(我可沒說音樂家有作弊哦),但他作弊做的很可愛很浪漫,所以我買他的帳。這個擺明作弊的生豆是來自哥倫比亞的聖荷西莊園(其實是哪個莊園的重要性可能沒這麼高,重點是處理法),打開生豆袋酒量不好的人也許就會醉了,酒香濃郁到極致,天真的郊區烘焙馬上又準備無腦執行,高溫進豆、中大火伺候、一爆密集快來臨起鍋,也就是一爆密集前。於是乎我烘了最近200鍋最失敗的一次烘焙(比賭神近100場加的動作更蠢),喝起來當然先有濃濃酒氣,但接著卻是無法入喉的酒渣、或許說成瀝青比較貼切,喝過都說爛,這讓我對於這支豆子的信任度降至最低。於是立刻就將本鍋豆子倒在花圃,好些時日後才能靜下來想想如何修正。
其實修正這檔事還蠻寶貴的,意味著你原本做錯了事,現在你有修正的機會時,必須知道哪裡有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改善,而改善成功後,寶貴的經驗就會牢牢的屬於你。學習咖啡過程的每次出錯,就像是通往山頂的階梯,把握錯誤、踩著錯誤經驗往上爬,會越來越接近頂點。
在這次的修正機會!我打算降低烘焙節奏,也就是增加烘焙時間、降低進豆溫、降低火力、增加一爆時間,一爆尾段才起鍋。於是乎,成功了,在酒氣仍然濃郁的狀況下,有些櫻桃等等水果香氣,恐怖的雜味消失。甚至我一度以為本豆無救了的瀝青味也沒了。



又再出錯,湊3-巴拿馬山脈莊園小矮人日曬

這次又不同於以上2種狀況。以上2種狀況大概的意思就是,非天然的後製,附加的香氣不會在極淺焙時出現,並不是以上2支豆不好,我還是喜歡,只是甜蜜點不如以往,而這次的小矮人豆,生豆一樣有濃郁的果乾香氣,一樣使用高溫快烘,起鍋時間不急,一爆密集後起鍋,對於郊區烘豆員來說,算是什麼都注意到了,當然,寫在這就代表失敗了,莫名奇妙的失敗,豆子全然無花果香氣,仔細的喝並未發現烘焙瑕疵,腦中逐漸浮現「地雷」2字。想了許久,也許這支豆子的甜蜜點反而在前段也未必,於是試了一鍋加快烘焙節奏,更高溫、更大火、更快起鍋,測完居然和我想的一樣,風味開始立體了起來。


這篇並沒有加上任何的數據,只是寫了相對的比較,所以到底學到了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自己的感觸,我的烘焙觀點其實一直保持在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淺焙邊緣,可以淺就淺,因為風味位處邊緣地帶,也許有些人喝了並不滿意(可以不客氣的告訴我,喂,豆子沒熟啊,烘什麼東西),而並不是一昧的往淺焙去,可以深的也會毫不客氣的烘到二爆結束,該中焙的,例如夏威夷可娜、牙買加藍山,普通的豆子,例如曼特寧,會耐心的調小火力,徐徐的等待一爆完全結束,但對於耶加雪菲等大多數的精品豆,在相同的變因下,感覺到甜蜜點逐漸的需要往後挪移,就像逐漸上升的海平面。以上,提一個我的經歷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