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傲慢與偏見

 一位非常愛到處買咖啡豆的朋友來拜訪我,跟我說這次手一滑買了一包日本咖啡店的豆子要我試試。由於我們彼此的喜好不同,說難聽一點,在這麼多他帶來的咖啡我從來沒有喜歡的,又是日本來的豆子,以至於在沖煮之前,不看好的心居多。

這裏所謂「又是日本來的豆子」是因為我本身開店、烘焙咖啡的風格屬於北歐取向,就跟家具家飾一樣,是簡單為主的核心概念,是一種完全跟日本咖啡背道而馳的風格。就烘豆操作上來說,北歐相當的簡單/日本相當的複雜;就烘焙時間上來說,北歐快(8-10分鐘說快也不快)/日本慢(15-18分鐘真的超級久);就烘焙度來說,北歐淺(咖啡磨粉色值大致介於Agt 85-95/日本深(粉色大致在60以下吧),綜上所述,豆子內外熟度差異,北歐內外Agt 色度差距大(15-20/日本內外差異小(5以內);因此風味上而言,北歐重風味輕口感/日本輕風味重口感。這麼詳盡的介紹就要說,日式烘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不愛的。


實際將這袋咖啡豆拿起來看,是濃濃的日式美學,白底黑字的輕薄紙袋,簡約易拆,打開後內部還有一層透明豆袋盛裝咖啡豆。朋友說,這是中焙。我有點好奇,也很懷疑朋友所說的(是不是懷疑朋友的專業度很難講)。印象中日本豆都是「深煎」啊,不知「中煎」是怎麼樣的感覺。開始有一點好奇中焙是什麼樣的面貌呢?也開始好奇中焙是什麼樣的味道?


磨豆前稍微回想一下刻板中的日式烘焙的沖法,把磨豆機調成非常粗的研磨刻度(大富士8號),沖一個相當濃的比例(1:8),好整以暇的沖完,斟了幾小杯給在吧台的朋友,自己喝了一口,當鼻子以及舌頭將香氣及口中的觸感回傳大腦後,大腦轉著讀取的圈圈消化這從未出現過的電子訊號。

朋友望著我並不說話,默默的注意我的答案。我說:這咖啡也太讚了吧。朋友如同看到溝田安二郎拍了手(將太的壽司裡的評審),放心的呼了一口氣。這咖啡跟我懂咖啡後認知的感覺完全不同,幾乎沒有花果風味,也就是完全捨棄酵素作用的產物(淺焙花果風味的階段)捨棄了我最在意的部分,代替的是持續的奶油、堅果的焦糖反應產物,也給予舌頭滑相當順的觸感,幾乎沒有苦韻。

陸續又壓了Espresso 、拿鐵,如預料般的更為展現這咖啡的優異特色,原本以為濃縮會太淡而被奶味壓過,沒想到跟牛奶搭配的天衣無縫,與牛奶結合成另一種味道了。沒幾下就用完了這包豆子,回想每次買別人家的豆子回來試喝幾乎沒有喝完過,甚至不會測試超過2次,喝一次就丟的就不用說了。我看著豆袋上的編號是「2」,朋友說還有「1」和「3」,分別是深焙與淺焙,我立刻請他再幫我訂一套全餐。同時我開始去思考這種烘焙方式的可能性。


為求慎重,避免偏見影響我,我去翻離垃圾桶第三遠-多年前購買的日式烘焙書籍,看著日本各名店各家截然不同的烘焙操控方式,風門從烘豆開始到結束似乎需要調來調去(我原本是從頭到尾全開),火力從頭到尾調來調去(我原本是漸弱),時間介於15-18分鐘(我原本是8-9分鐘),看完得到一個結論-我不打算用日式烘法了,我來發明一個北歐日式烘法,突然想到「惡棍特工」裡面有一章叫做「巴黎德國之夜」。


《試烘》

我這個北歐日式烘法呢,其實相當的簡單,「簡單」其實就是北歐流的核心思維,首先入豆溫從原本的290度降為230度;接著火力起始值從170降為110,結尾火力從100降為70,希望總烘焙時間可以從8分增至15分。這些配置想好了以後決定用肯亞來測,這時想起以前練習烘淺焙咖啡,二話不說必然是水洗耶加雪菲,水洗耶加就像練習淺焙的烘豆試紙,是不是烘的太淺未發展、是不是烘的太深甜度不見了、是不是烘的剛剛好,柑橘香配上甜蜜的感覺,完全可以測出烘焙的手法;而中焙以上的烘豆測試則應該會是肯亞,進入中深焙領域後脆弱的花果香酵素消耗掉了,但應該消耗不了肯亞所蘊含深度的芳香因子,類似於黑醋栗系統的風味。

實際烘焙狀況跟想的不太一樣,烘到接近2爆(接觸2爆起鍋)死拖活拖大概只用了12分半(此時我也才發現自己的烘豆表時間欄位最多只到12分鐘),事後發現是風門依舊全開熱傳導的太好了導致時間慢不下來, 烘焙後的agtron粉色五十多,的確是中焙,內外色差也降到了10以內,沖煮喝起來是濃郁的奶油巧克力韻,尾端仍舊發散著黑醋栗的風味,雖然不似「2」號的「平坦風味」,還是活潑了些,但我相當的滿意,這簡直就是老少咸宜的咖啡啊,直接上菜單上豆架,並且都介紹怕酸的客人全都喝這個肯亞,這時才發現我根本沒有中深焙用的豆袋(就是有單向透氣閥的袋子),過一、二週後豆袋肯定會爆炸。


雖然並沒有將烘焙時間拉長到15分鐘以上,但我非常滿意這次的測試,於是乎想繼續測試這種烘焙方式的淺焙和深焙,以及其他適合的豆種。


過了幾週,朋友幫我取得了「1」、「2」、「3」全餐又來了店裡。我立即開始對各種焙度進行測試。朋友關切的詢問結果,我說,其實1號黑的發油的超深焙我不太喜歡,3號的淺焙我也不太喜歡甚至覺得有些失敗,當初如果我先喝到的是1號深焙的話,其實也不會勾起想自己測試的心,若是喝到了3號,只怕會繼續對日本咖啡扣分,一切都是機緣啊。

我跟朋友說在今天之前,其實我測試了不同的豆子,也測試了不同的焙度,大部分的都不滿意,丟了。朋友認為相當的可惜,但其實烘5-6種中有ㄧ種成功,機率已經很高了,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新的烘焙方法,成功固然很好,失敗的鍋次其實更重要啊。


即日起,豆架都會保留一席北歐日式中深焙的位置。

客人頭上的雲

 今日推門進來差不多1060歲上下的大哥大姊們,看來不像與精品咖啡有任何瓜葛,其中4位點了手沖請我為他們選擇莊園,我沖了衣索比亞果丁丁水洗以及哥斯大黎加琵隆完美日曬,試喝沒問題後端上,過了不久去攀談一下,大姊們客訴說咖啡太酸了,怎麼有這種味道,並且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我,我試圖解釋精品咖啡酸與甜,觀察她們的臉部表情就知道沒辦法接受,我正忙著出單,於是乎不再繼續解釋,覺得扭轉觀念的機率頗低。

待單忙完後,觀察她們的頭上似乎沒有愉快的雲,咖啡也沒喝幾口,也不知道她們還喝不喝,於是思考解決方案,眼睛一撇,定位到一包曼巴,其實我沒有曼巴這個品項,是幫客人配的,於是沖了壺曼巴又拿了過去,並跟大家報告,這是不酸的咖啡,看還需不需要,我發現她們眼睛一亮,點頭說要。我回到吧台觀察她們的反應,並聽到她們說,這才是咖啡嘛⋯等等的評語。我禮貌地詢問,夠嗎?她們異口同聲的說:不夠!


於是我又沖了一壺過去,看見她們的頭上飄著愉快的雲。

沒辦法形容

 聖誕夜來臨前的傍晚,店裡閃進一位帶著面具的神秘人物,面具上寫著「YOSHINO」。

Yoshino 先生散發著有點疲憊的表情說:打擾,我來辦2件事,1件正事,1件雜事。


我說:那麼先說說雜事。

Yoshino:我想試試你最近的新豆。

我說:仲夏夜之月、獨角獸、香水月季,雖然是新豆,不過都是厭氧水洗,很煩吧。

Yoshino:不要香水月季,我喝過了,不喜歡,沒之前的好。

我說:你喝的是不是才烘好沒多久的?

Yoshino:似乎是。

我說:那就對了,月季要過3天才好喝,不然就要磨細點,或是沖稍久些,她的香氣在比較後面。

Yoshino :她的芳香物質分子比較大,在後面嗎。我來試試仲夏夜之月。

我說:好。於是開始準備這支咖啡,量了20克,選擇稍微細一點的刻度,大富士4號,準備了90度的水溫來沖300西西。總共沖了差不多3分鐘,試喝完端給Yoshino Yoshino慎重其事的品了一口,同時的我也喝了一口。

我說:這昨天烘的豆子香水味似乎還沒出來,等涼一點再喝看看。

Yoshino:不過舌頭尾端有厭氧味。

我說:什麼是厭氧味呢?

Yoshino:我沒辦法跟你形容ㄝ。不過厭氧味倒不是這麼的明顯。

我怒視Yoshino:要說厭氧豆,而且是深度的厭氧,其實也不是像大家說的隨意烘就好了,以淺焙來講,若烘的太過,會僅剩厭氧酵素的香料味,喝起來不免膩了點,但太淺又沒有厭氧的獨特風味,所以也要烘的恰到好處,最好就是「我沒辦法跟你形容」的曖昧程度為佳。


接著我沖了一支單一品種的衣索比亞74110,請Yoshino 喝,Yoshino居然回答:有74110的味道。

我說:什麼又叫74110的味道呢?

Yoshino說:我沒辦法跟你形容ㄝ。

我說:Q Grader連續2個味道沒辦法形容是不是該去進廠校正了。

Yoshino說:沒有實際上的食品可以形容了。

我說:其實我還蠻喜歡74110的,喜歡她的單純。其實74110實在沒有太特別的味道,我之前喝過好幾家咖啡店的結果,再加上我自己烘的,給我這種感覺。

Yoshino說:比起仲夏夜之月,我最近偏向傳統的水洗和日曬處理法所做出來的豆子。

我說: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什麼鬼豆子都要有啊。

Yoshino說:我覺得除了商業考量之外,衣索比亞豆推單一品種是一件相當奇怪的事。

我說:怎麼說。

Youshino 說:再怎麼樣區分出單一品種,難道風味敵的過衣索比亞龐雜原生種大雜燴的風味嗎?

我說:這倒是。當初之所以區分出單一品種似乎是因為她的抗病能力比較強。衣索比亞是地球上的咖啡基因庫ㄝ,根本不需要單一品種抗病嘛。

Yoshino說:這如果放到受葉鏽病之苦的中美洲就有很好的賣點了,標題就是抗病的衣索比亞單一品種。

我說:沒錯。你應該知道74110的意義吧~

Yoshino森然說:這個問題是藐視我嗎?

我說:74就是1974110就是當年的編號,我知道你知道,我要說的是你剛剛講的那句話,就是我等等要說的事。

Yoshino說:我剛剛講的⋯?

我說:我買了一支哥斯大黎加的衣索比亞ET47種蜜處理。

Yoshino說:難道是1947的種啊!就是你請教臉書大神關於ㄧ支哥斯大黎加黃蜜處理,水份含量僅9.8的生豆該如何烘焙的問題。的那隻豆?

我說:沒錯。

Yoshino:看來那件雜事說完了。這就是我來辦的那件正事了。我們的咖啡烘焙組織對於這個問題相當有興趣,請你給我一公斤生豆給我們組織研究研究。

我說:但是我已經解決這個問題了。

YOSHINO愣了一下:已經解決?

我說:是啊。綜合了各方關切的先進的說法,我突然想到烘焙的方法了。

Yoshino說:願聞其詳。

我說:我想先說說北歐烘焙。

Yoshino:就是一種亂烘的「歐北」的烘法。

我說:沒錯,這個流派的濫觴簡單來說就是亂烘。風門調到最大不動,直接烘到底,不過依然有其技法細膩之處,火力是漸烘漸弱,此外風力馬達轉速大小有預設適中,所以所謂風門全開是基於這個前提,烘焙時間不長也不短,大概介於8-12分鐘,Agtron指數內外差距約為20,粉色85以上,風味輕盈而活潑,烘完大概馬上就可以喝,但保存期限並不長。

Yoshino說:我略有所聞,不過這跟你的問題有什麼關係?

我說:因為如此,這種烘法其實只適合烘當季新鮮的咖啡豆,若是其他焙度或是遇到特別條件的咖啡豆就行不通了。是故,雖然哥斯大黎加這支豆是當季的豆子,但是它的含水量類似於老豆比較低,於是乎我就碰壁了。

Yoshino說:後來解決的辦法是在保留含水量上著墨嗎?

我說:的確如此,這時才覺得水份對於後段發展的重要性。

Yoshino :所以把那所剩不多的水份保留在焦糖、梅納反應發揮作用就是解決的關鍵。

我說:沒錯,不過初期知易行難,知道這個原則,烘焙上要怎麼調整卻傷透腦筋,我已經烘壞3鍋了。

Yoshino說:但是第四鍋搞定了?

我說:烘第四鍋前痛定思痛,捨棄了自己的慣用手法,終於將風門設定為半開,直到焦糖反應的溫度才全開。

Yoshino說:這樣烘焙總時間跟的上嗎?會不會變的太久?

我說:風門調小,火力卻調大了。

Yoshino說:這樣烘焙總時間不會又變太短嗎?

我說:你都考慮到了,那就猜的到還有一個變因可以調整。

Yoshino想了一會兒:該不會是入豆溫調低了許多吧?

我說:風門關半,是為了在發展期前不要過度消耗水份;為了補償熱風效果的折半,於是增加了火力;最後為了保持烘豆的總時間不要因此過短,才降低了入豆溫。

Yoshino說:聽起來蠻合理的,第4鍋還有剩嗎?我喝看看有沒有像你講的一樣。

我說:剛剛好剩一次的沖煮量,但話說從頭,可別期待會是衣索比亞的活潑風味。

Yoshino說:這個當然。

我將這最後一發磨了4.5號,用92度的水沖將開來,沖了2分多鐘,端給Yoshino 喝。我說:喝起來怎麼樣?


Yoshino 慎重其事的品了一口說:有哥斯大黎加蜜處理的味道。

我皺了皺眉問:那是什麼味道?

Yoshino 說:我沒辦法跟你形容ㄝ。

空即是色

 其實許多人拿星巴克來與自家烘焙咖啡店來比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本質上就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嚴格來說,就連手沖咖啡和義式咖啡就幾乎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了。

咖啡迷人之內涵在於,靜靜喝到咖啡內的諸般滋味,省略掉靜下心的內心思維,為補足一般人無法體會到的美妙,輔以糖來感受本該有的甜感,加榛果醬、巧克力醬、加核桃等等的來模擬各種咖啡可能會有的味譜,甚至加諸美妙裝潢等等來建構咖啡可以帶來的美妙感受,咖啡的魅力可見一斑,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涵也有類似之處。

額外解釋:

色即是空-就是指,例如貨櫃星巴克的外觀非常漂亮,但咖啡其實並不好喝,並沒有滿足到想喝精品咖啡的心。

空即是色-就是指,雖然你去一個外表不怎樣的店,但咖啡喝起來滋味豐富,也許感受到花、果香,這時,外觀雖空,但感受到、滿足到想喝精品咖啡的心了,也就有色了。

No Macchiato 沒有瑪奇朵

 盛夏午後,店外熱烘烘,店裡鬧哄哄,昔日軍中友人此時來訪,久未見面相當開心,同行朋友有一位是老德(德國人),待大家點好咖啡後,老德看了看菜單跟我說:I want Macchiato.

我:We don’t have this.

老德端詳了我的義式機:You have pro espresso machine , you can do this…

我:Yes this machine can ,but I don’t do this.

老德又走近端詳義式機:That is very simple, just a little espresso and a little milk.

我:I know ,but I don’t love it.我指著菜單:So I don’t write it on the menu…right?

老德:It’s really simple, every coffee store in Europe have Macchiato , I can find a Italian Barrista teach you…

我火大了:No You can’t teach me anything, now you’re in Taiwan, My store, There is no Macchiato in my store, Anyway I can do that just for you , but I don’t promise it taste good. Do you want it?

老德:thank you…

友人們閒聊了一陣,談到我們以前在馬祖當兵的事,還有我們的職銜,老德貌似驚訝狀。

我對老德說:Hey I’m a Lieutenant colonel(中校), where is your manner ?

老德跟我敬禮:Now I don’t want macchiato,water is fine~

我:Water is behind you,take it yourself …

大夥轟笑⋯老德賊笑~

一會⋯

我還是做了Macchiato 端給老德,其實是類似短笛的小杯卡布。

老德非常開心的喝了一口:It’s very good ,So you can do this…

我: Yes I can ,but I still don’t love it,and I don’t sale it either…

一會⋯

老德指者店後方:Woo, look that poster.…

我看著Oasis的海報說:Oasis is good…

老德:No I mean Radiohead.

原來他指的是廁所旁有點詭異的電台司令海報。

我:So you love Radiohead ,but Oasis is better.

老德:So you can sale it to me. How much? 5 hundreds?

我:One thousand dollars.

老德:Taiwan money?

我:No,U.S dollar,It’s not for sale.

在糾纏了很久以後,我的出價變為3千美金,老德的出價變為3百台幣,只好合影留念。

跑店的意義

 我喜歡跑咖啡店,雖然跟許多人比頻率並不高,但質量可不低。

在跑店時可以學到很多,幾乎可以學到所有的事,包含錯誤示範。

還沒學咖啡時,去感受咖啡店的氣氛,聞咖啡店特有的香味,那是由咖啡粉散出的芳香物質、糖漿的香氣、輕食的香氣参配在一起形成令人著迷的味道。

開始學咖啡後,去觀察咖啡師如何沖咖啡,姿勢、參數、喝起來的感受,跟你說話的感覺。在學習手沖的時候,有時會陷入換更新穎的濾杯以為會沖更好的想法,先解決V60吧。


開始烘豆後,去跑店專心的喝ㄧ杯,通常是杯普通的水洗耶加,因為我覺得水洗耶加就像咖啡試紙一樣,不但可以觀察選豆的功力,喝出烘焙的手法,甜感,想表現的東西,烘焙的美感,也可以喝出沖煮的手法,如果想不透就會去問烘豆師,不過自己想通比較有趣,烘豆師也不一定會透露心法。在烘豆的過程中有時也會以為烘更貴豆子得到更好更多的風味技術會更進步的迷思,先解決水洗耶加吧。


每次大概也都會點杯熱拿鐵,可以喝出店裡配方豆的想法,這很有趣,因為拿鐵要及格很簡單,但要被記住卻不太容易,況且也有許多不及格的。在配豆的過程中也時常會以為用更貴的豆子會配出更好的配方,先解決加奶後的平衡感吧。


自己開店前當然就很喜歡看各店的裝潢、風格、使用的機器、使用的器材,有溫暖的英式鄉村風配昂貴的器材,極簡的北歐風配昂貴的器材、有冷冽的工業風配更昂貴的器材;有很DIY的風格卻完成度很高的,也有很多昂貴設計師影子卻不美的,就別提處處匠氣的失敗作品了,美不見得貴,但美卻不貴的很少見,貴當然通常美的機率很高,但CP值不見的高,一切關乎於美感。

器材永遠都會有更貴更好的,更會控溫的義式機、更精準的單品磨豆機、更慢速的義式磨豆機,端賴於自己的口袋,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錢啦。


所以跑店時可以學到很多,幾乎可以學到所有的事,喝ㄧ杯手沖咖啡就可以學到咖啡所有的事。

所有的跑店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最會有收穫的都會是-想法、心法、技法,如果可以吸收ㄧ點點都是很棒的。


終於自己開了店後,換了別人來跑店,換別人在你的Google Map上評論,換別的客人來跟你說別人背後對你的評價,凡事聽到罵我的我都特別興奮、特別珍惜,背後罵的通常都非常有參考價值,當然膽敢正面批評的,墳墓都已經長草了,不是啦,是更珍貴,這些都是協助你進步的元素,只要你夠不要臉,夠膽量面對自己的缺陷,加以改進,就會一直進步。

杏花雨

 初春。

從咖啡店內看看外面,正下著小雨,我在咖啡店裡仔細欣賞著老闆娘的插花作品,眼光逐漸停在一枝小樹幹上所綻放的幾朵小花。

老闆娘跟我說道:這是初春的杏樹枝,杏花是中國二月的花神,是春天的代表花卉,所結的子稱為杏仁。其開花季節常下雨,所以詩詞中杏花也常與「雨」的意象一同出現。

我說:因此宋詩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形容,另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更是家喻戶曉的詩。

老闆娘:今天店裡的這盆插花是以帶有杏花的杏樹枝為底,搭配著美豔絕倫的2朵大理花,分別為紅絲絨般的紅色,以及純淨的桃紅色,另一配角則是外粉紫內淡黃色的菊花,整體而言散發著濃厚的春天氛圍。

我:這就是中華花藝的魅力所在啊,不過猶記得不久前過農曆新年時,根本沒什麼花可以看,妳插的花,背景架構都還是用柏樹枝來架構呢,沒想到228連假一過已百花盛開。

突然門鈴聲叮叮噹噹的響了起來,3位客人推門進來2位小姐和1位先生,我引他們坐靠窗沙發,呈上菜單,略為介紹一下,就回到吧台內就戰鬥位置。

過了一會兒,其中一位小姐帶著菜單走來,請你幫我選一支單品咖啡,我剛開始有興趣接觸咖啡,不太會選,另一位小姐要熱拿鐵。講完後轉身回座位去。

我略微提高音量問:先生呢?

小姐:他不用。

我:那他來幹嘛?

先生:我等等就走。

我不喜歡這句回答,但挑選適合小姐的單品可不能受影響,以她的狀況今天沖草莓沃卡日曬為佳。沖完試喝了一口,盛好附上風味卡片就端了去。

這是您的咖啡。我看了一下點拿鐵的小姐正吃著包包拿出來的麵包,我說:這裡不歡迎您享用外食,另外這位先生,您真的待會就要走嗎?看您聊得蠻開心的樣子?

吃麵包的小姐臉色帶著驚訝與不悅:這不能吃東西喔?每個人都要消費?有低消?這些都有規定嗎?我怎麼沒有看到?

我:的確您看不到這些規定,我認為不需要印出來張貼破壞店內美感,100位客人只會有1–2位沒有這種認知。

拿鐵小姐看了看後面桌的客人:為什麼那一桌的客人就在吃自己的餅乾。

我:哈哈哈⋯

拿鐵小姐:你看吧,差別待遇。

我:您說後面的3位小姐嗎,我這麼說好了,她們如果跟我說要吃泡麵,我還會去幫忙裝熱水。

拿鐵小姐:你說什麼?

我:如果您也懂得店家經營的辛苦,也是我們的優良的常客,又有禮貌的話,您要吃泡麵我也許也會幫您裝水。

拿鐵小姐:所以我不能繼續吃了嗎?

我:您都已經大方的吃了,我不想破壞您的胃口,我去準備您的熱拿鐵配麵包。

拿鐵小姐:我的拿鐵不要加糖喔~

我:好的,我們店也沒有糖可以加。於是走回吧台。

小姐跟朋友們抱怨:早知道去85度西就好了,真囉唆。音量是剛好可以讓我聽到的大小。

作好了不加糖的熱拿鐵端了去。

點草莓沃卡的小姐:這杯咖啡蠻好喝的,請問您有教學嗎?咖啡課程。

我:您是要家裡自己沖煮的技能嗎?如果有來,我在吧台教就可以,不用錢。

拿鐵小姐:我們想在一年後開咖啡店。

我:妳們說的咖啡店也要賣手沖咖啡嗎?

草莓沃卡小姐:對咖啡不太認識ㄝ,如果賣手沖咖啡的話要學多久?

我:以您的狀況要3-4年吧。

草莓沃卡小姐:需要這麼久嗎?

我:如果只是要手沖咖啡的技巧、金盃準則、磨豆機的刀盤影響、濾杯濾紙差別、水質影響,就已經夠您燒腦了,再加上對各國咖啡的認識,以及沖咖啡前對豆子狀況的判斷,這些知識都需要對咖啡的熱愛以及經驗的累積。

拿鐵小姐:如果賣拿鐵呢?

我:如果用超級全自動的咖啡機,又不強求味道的話,應該學個ㄧ週就好了吧。

拿鐵小姐:差這麼多~

我:幹嘛要開咖啡店,又不好賺,還要對付奧客。

拿鐵小姐:奧客?

我:就像妳來喝咖啡又帶外食,還給我臉色看;還有你,進來不點任何東西也不會不好意思,妳們進來給我當成85度西,這樣要賺什麼錢?

客人們愣了一下,開始大笑:真抱歉啊,我們是奧客。

一段時間後~

老闆,我們來買單,不好意思,拿鐵幫我打包。

我看了拿鐵小姐杯中只喝了1/3不到的拿鐵,又看了她:您的奧客氣息還真是徹底啊~

拿鐵小姐邊看著吧台旁的掛耳包邊說:哈哈哈,不好意思啦,這個掛耳包怎麼賣?

我:1402100

拿鐵小姐:什麼?

我:奧客價嘍~有空再來~




養殖的魚

 坐在吧台的客人一邊端詳著單品咖啡豆單一邊看著ATTI金屬手沖架旁邊的Hario黃色V60濾紙,並且指著問我:老闆,等等你會用這個濾紙沖咖啡嗎?

我說:不會。等等我沖咖啡時會用白色的Kono濾紙,Hario 濾紙是1-4人用的,您擔心等等的咖啡會有濾紙味嗎?

客人:是蠻擔心的。

我說:我也怕濾紙味,所以平常沖咖啡都用白色的Kono濾紙。不過新的Hario濾紙雖然是黃色的,在過完水後其實沒什麼濾紙味啊。

客人:是啦。不過等等你要用的白色Kono濾紙,在沖咖啡前會先過個水嗎?

我皺了皺眉頭說:不會。難道白色的Kono濾紙也會有濾紙味嗎?

客人的表情猶豫了一下才說:嗯⋯會。會有些微的濾紙味,但等咖啡稍涼了一下可能會消失,也可能會間歇性的跑出來一下。

我皺了皺眉頭again斷然說:您還真夠敏感啊。就我喝第一次咖啡到現在從來沒喝到過這個味道,而且先過水的濾紙會⋯

客人:聽說會影響沖煮。

我說:是啊,有小鳥告訴我,過完水的濾紙,失去了毛細現象的阻力,在悶蒸階段注的水會往外擴散進而影響悶蒸。

客人不置可否的拍了拍吧台上形而上的灰塵,繼續看了豆單望著我:請您推薦帶著花香的水洗豆。

我想了一下:有很明顯花香的目前沒有,淡淡的花香有衣索比亞奇麗地這支,另外古吉嗚啦嘎杜哥阿杜拉這支質地蠻不錯的。

客人反覆端詳:奇麗地的處理法是單層慢速乾燥?是日曬嗎?

我說:是水洗。

客人:那我喝嗚啦嘎杜哥阿杜拉這支,有勞。

我抽了張Kono濾紙折好後服貼著鋪在V60濾杯上,加好熱水後將濾紙過了熱水,秤好豆子研磨完將粉撲在濕潤的濾紙內。

客人:您還是過了水了,不怕影響悶蒸嗎?

我:那是小鳥告訴我的,無論如何,我若是不過水,等等您一定會感受到不悅的濾紙味,這杯是您要喝的,不如就順著您的心意吧。看來您頗愛水洗處理的咖啡,是嗎?

客人:這世道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了,日曬、蜜處理、厭氧發酵、酒桶處理等等都太不自然了,真正好的豆子,唯有水洗處理才能喝到純淨的滋味,而就連水洗處理的現在也都不太水洗了,剛剛那隻單層慢速乾燥的,難免也會給予生豆ㄧ抹發酵味啊。我建議您也多喝水洗。可以提高自己味覺的敏感度。

我:是嗅覺,自己花點時間研究就會知道靠的是鼻子。

客人:是嗎?

我:您不妨先從「味覺獵人」看起,韓國的就不必了。不過您還真嚴格啊⋯,我也愛水洗,但我的店以各式各樣的風味都有為主,厭氧、濕刨、葡萄乾蜜處理、黑蜜、黃蜜、紅蜜、白蜜、酵素發酵、肯亞式水洗,什麼水中靜置24小時48小時,就連酒桶豆都曾經烘過啊,喝完都自動不開車了呢。

我感覺客人的眼神中失去了一些光澤。

客人:我覺得一杯合格的手沖,第一一定不能有絲毫的濾紙味,如果有的話很難不被我發現,而發現就會破壞心情。我去過一些塞風店家,煮了乾淨好喝的咖啡,給了我完美的印象,但卻又用同一支豆以手沖表現,濾紙沒有過水,於是完美的印象破滅了。第二,花香、果香一定要有,如入口先喝到果香,就已經先Safe,可以好好的喝這杯咖啡了;再有花香的話就更優,如果入口是以花香開頭的更難能可貴⋯

我問:是哪一類的花香呢?

客人:都可以啊。

我說:就我的烘焙方式,姑且說在淺焙範圍內,比較深焙一點的淺焙和不熟邊緣的極淺焙的花香不太一樣,較深焙的花香比較屬於濃香型的,例如:紫羅蘭、茉莉、玉蘭花、野薑花等等的,較淺的花比較不知名,例如:澄花、不知名的小花等等。我覺得水洗豆的花香並不難見啊~剛賣完的尼羅河花園就有明顯的茉莉花香。

客人:是啊,我才在別家店喝過。

我一面謹慎的沖完杜哥阿杜拉,自己試喝了一口,沒什麼問題,但似乎不是這豆子的最佳狀態,有點苦惱。

端上咖啡。

客人很仔細的邊喝邊研究著附上的風味卡。

隨著陸續進來的客人,沖著不同的咖啡,我拿了一支日曬豆的分享杯給他,過些時候看他遲遲沒碰,我提醒他這杯是給你的。

客人:我知道,不過我在喝這杯水洗,嘴巴不想被干擾。

我:其實不會阿,交錯著喝有時反而會有新的感覺呢。那你點的水洗這杯如何?有被雷到嗎?

客人:這是杯過關的咖啡。

聽起來像是過關,也像是敷衍我。

我:謝謝喔。你這麼龜毛要挑咖啡店很難吧?

客人:我只走進被人推薦過的店,我喝的咖啡其實不多,一個禮拜頂多進咖啡店3次,全台灣都會去探索,如果咖啡、甜點都強的就太好了。

我:咖啡、甜點都強。

客人:大致上都強的比較不多,甜點這種東西,如果是科班出身的,基本功會很紮實,但也許會缺乏創意,以起士蛋糕來說,蛋糕體味道美妙,搭配底層紮實的餅乾體,在口中增加脆脆口感並解除起士的膩感是最好的。但通常非科班出身的甜點師會調出有創意的蛋糕體,卻又因基本功不紮實使得餅乾體不紮實,造成起士蛋糕在口中太膩,你懂我的意思嗎?

我:懂你的意思。

於是乎客人給了我一些他覺得不錯的店。我記了下來打算以後有機會去感受一下。

時間接近打烊時間,通常吧台區都是美食情報機構,一組坐在沙發區的客人發出求救訊號,我依照他們的狀況推薦了一家無菜單日本料理店。我瞄到客人的眼睛亮了一下,他的腦部和手機部都開始運轉。

過些時候客人說:你剛剛說的日本料理店,我看了菜單,應該有6成的菜我不會碰。

我:你不吃魚嗎?

客人:我不吃養殖的魚。只要是養殖的魚端上桌,我會聞到陣陣的飼料味。

我:陣陣的飼料味啊~那你吃東西恐怕有點麻煩呢。

客人:我只走進被推薦過的地方。

我:如果剛好附近沒人推薦呢?

客人:餓一餐無妨,真的不行就點盤地瓜葉吃吃。

時鐘的分針跳進了12的方向,時針則不偏不倚的指著正下方,打烊時間不知不覺的到了,客人一邊結帳,我一邊問道:您今晚住花蓮嗎?

客人說是啊。我問:那麼吃的、住的都確定了嗎?

客人說:我只住被推薦過的飯店,如果沒有的話~


我看著客人走出店門,消失在漆黑的街景中,感覺我的眼隨者打烊也失去了一些光澤。

主腦的腦細胞

 每個咖啡店應該都有Owner所關注的焦點,因此有愛拉花的拉花店,專煮虹吸式的賽風店,專門手沖的手沖店,文藝氣息濃厚的叫文青店。不過大多數都是自家烘焙店,簡稱為自烘店,倒不是多好聽的名字。

至於週六郊區呢,顯然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我愛看書我的書很多,從小就聽音樂唱片也不少,裝潢依我們想要的樣子施作,牆壁是要求師傅水泥粉光的,很自然的符合時下工業假掰文青店店風格。

自有咖啡店起,咖啡店是談革命的地方,不過郊區少了許多屬於憤青的標誌,憤怒的元素不太存在郊區心中,不在徹底研究充分了解下,我認為不太有憤怒與批判的資格,尤其在這個島上青年這個毛病特別多;也沒有可愛小動物在店內走跳的蹤影,之前有看到的是朋友的毛小孩,另外也缺乏貴又屌的機器(其實我完全不排斥)。

我們其實就是愛烘咖啡的核心,這支豆子以什麼入豆溫,設定烘焙的節奏,在何種反應的什麼段落起鍋很好喝,是我們很關心的,希望您來喝咖啡或買包豆子,會覺得烘的不錯。

但走在淺焙的政策上,就像走在懸崖邊上,並不是保險的路,總有掉漆的時刻,發現這樣的時刻,也希望給予指教(好像有點火藥味),真正寶貴的指教非常的可貴,我一向都好好珍惜,鋼鐵人3中,齊禮安的爸爸有云,不經過失敗的迷霧,怎會看到成功的路呢?

代表我們郊區的圖案,雖然是可愛的小孩在煮賽風,但幾乎從開店至今都是用手沖來沖咖啡,手沖的tone 比較符合我們的頻率,時常有愛好手沖的客人來跟我們切磋,討論參數,我其實都講不出來,因為自始可能有個數據,但至今似乎講不出來,就好像叫宮本武藏教劍術,他也熊熊講不出來,因為雖然身體知道如何沖杯好喝咖啡,但悶蒸幾分,斷水幾次,甚至比例如何有時都憑感覺,所謂的憑感覺當然基於精確的知道豆子烘焙的節點、豆子幾克、水溫幾度,但憑感覺的是悶蒸的觀察,豆子有順利的排氣了沒,注水的觀察,豆粉的樣貌-與水的交融關係,粉層接受水柱進去的易度,可思考烘焙的狀況,豆子的特性,才有辦法改變水柱的長相啊。憑感覺、接招、觀察、思考、挫折、內化、以增進下次的觀察判斷,這是正向的循環。

當然,永遠都會有工具好壞的問題,其實是工具特性的問題,

手沖的工具,濾紙、濾杯、手沖壺當然都有變因,手沖壺大、小、細水、粗水、材質影響水溫維持,壺嘴出水角度,壺嘴本身的角度,郊區比較愛粗水柱,有的水柱硬、有的軟,有的螺紋強,有的柔,水柱好像咖啡師延伸的手臂,就好像撞球桿是撞球選手延伸的手臂,

使的好,用水柱去感受豆粉的狀態,感受、思考,會越沖越懂,自然也就越沖越好喝。那是努力感受的訓練,以及這些經驗造就出的新觀感,希望郊區不懶散於自我訓練,快快擁有超級英雄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