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圓豆對於烘焙者而言絕對不討厭,應該算是容易處理的,但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這支豆豆卻有著無爆音的性格,無法懶惰的聽音辨豆。
因此第一鍋的嚐試按照氣味、著色度來判斷,下豆大致等同於一爆末,失重比也大致如此〜
Coffee review上的風味:青草花香、柑橘果、角豆對於我來說都不熟悉;不過以自己判斷,在豆子磨開時香氣濃厚彷若魯花生味,以15克手沖180cc,酸質不錯,有濃厚若紅薑糖、菱角(我想應該同角豆味)或若有似無的蜜地瓜味,甜感濃厚,雖然就在印尼隔壁,但咖啡味譜有如非洲豆調性〜
因此第一鍋的嚐試按照氣味、著色度來判斷,下豆大致等同於一爆末,失重比也大致如此〜
Coffee review上的風味:青草花香、柑橘果、角豆對於我來說都不熟悉;不過以自己判斷,在豆子磨開時香氣濃厚彷若魯花生味,以15克手沖180cc,酸質不錯,有濃厚若紅薑糖、菱角(我想應該同角豆味)或若有似無的蜜地瓜味,甜感濃厚,雖然就在印尼隔壁,但咖啡味譜有如非洲豆調性〜
我想此烘焙度應為最佳風味,不過以後還會試試再深點的風味。
立即嚐試萃espresso來喝,雖然沒調好粗細度,磨的太粗了,以致於拉霸機悶蒸15秒後,僅15秒就萃完一杯,但是強勁卻充滿深度的酸韻以及緊接著而來的劇烈回甘實在使人動容,接著做一杯卡布,喝來竟類似果汁牛奶的優異口感,不得不覺得這支巴紐豆真的是太優了啊....
別配豆了,就拿單品當成義式豆吧!
另外,也嚐試做冰滴看看,但是冷萃後的風味比較聚焦在菱角(可能也是角豆),不甚美味!
立即嚐試萃espresso來喝,雖然沒調好粗細度,磨的太粗了,以致於拉霸機悶蒸15秒後,僅15秒就萃完一杯,但是強勁卻充滿深度的酸韻以及緊接著而來的劇烈回甘實在使人動容,接著做一杯卡布,喝來竟類似果汁牛奶的優異口感,不得不覺得這支巴紐豆真的是太優了啊....
別配豆了,就拿單品當成義式豆吧!
另外,也嚐試做冰滴看看,但是冷萃後的風味比較聚焦在菱角(可能也是角豆),不甚美味!
以下來自聯傑的介紹,讀讀增廣見聞。
巴布亞新幾內亞位於印尼群島東方,地勢以高地為主的巴布亞新幾內亞並存著大型莊園/農場和小農栽植的模式,種植多款咖啡品種。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咖啡風味迥異於其他亞洲區如印度尼西亞、南亞印度或太平洋島嶼的咖啡;
相較於多半以半水洗(濕剝除處理)的印尼豆(蘇門答臘、蘇拉維西)所表現的低酸度、醇厚質感和土壤調性,水洗處理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咖啡,總是有較明亮、更多果酸表現,相似於中美洲咖啡的風味。大型莊園/農場(plantation),通常擁有自己的水洗處理廠,較小型的個體咖啡農更能去掌控產出品質與風味的表現。
位於巴布亞新幾內亞西部高原維基谷地臨近kimel河谷的奇邁爾莊園,像許多大型農場/莊園有自己專屬的水洗處理廠,但事實上這是一個由周邊Opais民族諸多獨立咖啡小農所共同擁有的莊園,就某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私有合作社。由於極佳的生長環境條件和處理廠穩定的品質控管流程,產出的咖啡擁有活躍的明亮感,也保留了相當程度巴布亞新幾內亞咖啡的風味獨特性。
另一個特殊之處在於,奇邁爾所栽植咖啡品種的多樣化,甚至無法單用一手數完:
Typica、Arusha、 Blue Mountain、Mundo Novo、Catimor、Caturra…甚或更多--事實上,正如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多數的農民們其實會以種植不同的品種,避免某一特定品種的生長不適應導致栽植未成或生產不如預期的風險,也造就其咖啡風味特色的有趣表現。
瑕疵豆出乎意外的少 |
比照一爆末,都是虎斑豆 |
試萃espresso |
Coffee review上的風味:青草花香、柑橘果、角豆對於我來說都不熟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