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陳年曼特寧

曼特寧的生豆其實很好辨認,深綠、豆體看起來有點"散漫",銀皮或是羊皮殘留的屑屑頗多。
曼特寧的熟豆,對於愛好喝咖啡的朋友來說,區分為2種類型,一種是喜歡的,另一種是討厭的,這不是廢話嗎,應該說喜歡的很喜歡,討厭的很討厭,時常在詢問客人想喝什麼豆子時會聽到,什麼都好,除了曼特寧。其實某些時期的我,也屬於Anything but Mandheling...這一類的人。至於這是為什麼呢?也許就因為曼特寧的風味強烈,又屬常容易喝到藥草類風味的關係吧。而且9成有賣曼特寧的地方都屬於深焙,喝起來好像老了30歲的感覺。

其實曼特寧大致可區分2種風情,其1就是傳統深焙的老派滋味,此類要點就是表現出焦糖、梅納的後段反應,以及乾餾反應的口感,而曼特寧也非常稱職於此段風味的展現,酸質大致都裂解完畢轉換成苦甘味、酸度低,焦糖反應也讓甜度轉換成為香氣了,香氣重、口感厚實,作冰的還非常好喝。此時配上適合的巴西豆,就成為大部分人記憶裏的曼巴,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以前的曼巴理念也許除了口感搭以外,另外則是互補弱點,現今咖啡豆普遍精品化以後,2者以中焙來搭配則另有一番風情,此時暫且按下不表。
而另1種風情則屬於淺焙。曼特寧豆蘊含的芳香因子強烈,在淺焙甚至極淺焙的表現下,都另有一番不同的口感。蜜桃、仙草、烏梅、紅糖屬於淺焙曼特寧常有的風味展現,還記得2012年的美國知識份子著名的"黑貓",配方裡也有曼特寧,其烏梅風味就被其他配方豆稱托的非常巧妙,印象深刻。(可是2014年的喝起來就有點普通)。雖然曼特寧味大致一喝便知,但是不同的曼特寧還是有不同的感覺,(當然在此寫的都已經捨棄深焙風情了),藍湖-記得他的蜜桃酸、藍眼-記得他的仙草香、黃金曼-濫觴感、綠寶石-記得他的雪松、Wahana-記得他的亮眼酸、超級曼-記得他的全方位濃郁溫暖.....

而陳年曼特寧當然是有著物理性上的根本不同了。是帶殼豆以適當方式熟成約2年後,再去殼處理成一般生豆的曼特寧了。

試烘。
大火烘焙至1爆尾段起鍋,失重比約為85%,算淺中焙吧。
沖杯來喝,依舊是曼特寧味-苦甘、紅糖、甜感頗重、蜜桃香甜、整體柔順,餘韻持久⋯

不過,對於那絲苦味,卻是沒辦法忽視的,想是牙縫中卡著的不明物,檢查了同一日的別鍋豆子,並沒有苦味,應該不是烘豆機的油煙所致,恐怕屬於施主的自創招式─豆子本身的味道。
另起爐灶,再烘一鍋。
這鍋做大火一爆密集後段的焙度,甜感不如一爆完全的那個焙度來的強烈而難以忘懷,但苦味是完全去了⋯
沖好就有濃郁的仙草茶味
喝來也是,輕爽但濃郁。佐著蔗糖、些許檸檬、蜜桃,降溫味譜變化大。
這代表著第一次烘焙的焦糖反應程度是剛剛好的,梅納反應也還不錯,而酸值卻裂解過了頭,也許是綠原酸過度裂解的苦,也許是別的酸造成,這種現像好像並不會發生在別種曼特寧。而第二次的烘焙,梅納反應似乎也還正常,酸值裂解出苦的問題也沒了,不過最具代表性的焦糖反應所帶來的強烈甜感仍稍嫌不足,依然甜,但不具記憶點。
下次做調整。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秋天的咖啡

秋意濃,涼意上心頭。
熱咖啡的存在感,在旅人心裡重新亮了起來。

推開咖啡店的門,門鈴叮叮噹噹,
四處有澄黃色的燈光投射著不同的角落,
將空間上了層輕妝,
輕,但美,

空氣瀰漫著牛奶糖、巧克力般的咖啡香氣,
與正播放著的午夜巴黎原聲帶,
歐文威爾森演的好好,伍迪艾倫拍的好好的電影,
充斥著法國過渡浪漫的旋律,
一起讓這空間像一種慢吞吞的時空凝膠,
時鐘的針,走的比平常慢,
每個旅人,不論從何方到來,
他越接近此地,他的動作越緩慢。

終於,
咖啡師選好了豆子,是咖啡和人類起源地的咖啡豆,
淺焙,咖啡人的最愛,可能不會是田口護喜歡的焙度,
將咖啡豆到入了小富士磨豆機,
碎成4號圓形顆粒,可能不會是田口護喜歡的刻度,
細胞壁的門被打開,
蓄勢待發的前驅芳香物質逸散出來,
玉蘭花、茉莉花香狂野地漫射在咖啡店的空氣裡。



90度的熱水,
以琺瑯質的手沖壺注入咖啡粉,
帶著800種芳香物質進入漂亮瓷杯裡,
當然,濃度會落在金杯比例裡,
萃取度會是恰如其份的一杯美妙咖啡。
手沖的70度單品咖啡入口了,
如同煙火射入了廣闊的夜空,
酸甜震撼、焦糖香氣、蜜糖甜美,
交互掩護進攻著理智的防線,
攻陷了。呆在吧台邊,
各種香氣各種甜美,
迴盪在喉頭及口腔裡。


旅人喝了一杯秋天的咖啡。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